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大家已經很習慣上網使用系統與服務了,這樣普遍存在網路上的系統大部分都是 Client-Server 式的系統,這樣的系統會有自己的內部網路與資料庫,當不同的系統之間要溝通或同步資料的時候,通常會透過 API 這樣的管道來溝通與同步資料,而 API 需要工程師撰寫,並不是在這些系統原生就會有的機制與功能,這就會產生開發成本,也因此不同系統之間的資料交換一直是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Blockchain 的特性上,若系統是屬於 Blockchain 上的節點,那麼所有的系統節點就是共享同一份資料,當其中一個系統更改了 Blockchain 上的資料,那這一份更改就會同步到所有的系統。

這樣的特性除了泛用的資料同步分享之外,其實也非常適合使用作為「帳本」(可同步、且不可竄改),Bitcoin 是第一個將這樣帳本特性發揚光大的應用,雖然 Bitcoin 被製造出來時還沒有 Blockchain 這樣的概念,但背後的技術及運用的特性就是現在大家在講的 Blockchain。Blockchain 的思想基本上就是以「帳本」這樣的概念產生的,這個帳本上記錄所有的交易紀錄(也就是資料紀錄),且只能新增紀錄,不能修改或刪除紀錄,所有的紀錄像鏈子一樣結合起來,就像一個 chian of block,並透過加密機制讓鏈結的資料不可被竄改,也因此所有的交易紀錄(也就是資料)被紀錄到帳本之中,那就永遠不會消失。要算帳時只要將個人所擁有的所有交易紀錄進帳與出帳加總起來,就可以得到這個帳戶的結餘。Bitcoin 運用了早已存在的 P2P 運算、共識機制、加密機制、Chain of Block 及 Merkle Tree 整合出了現在大家在說的 Blockchain,而這一切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製造出一個去中心化的金流系統(資料交換系統)。

Bitcoin 帶來了第一波 Blockchain 革命,第二波 Blockchain 革命就是在 Ethereum 開始的。由於在 Bitcoin 上的交易紀錄只是紀錄資料,假設我們將一個可執行的程式紀錄在 Blockchain 交易紀錄上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樣這個程式就可以共享在整個 Blockchain 上,大家都可以在 Blockchain 上運行程式,而程式運行的資料可以在 Blockchain 上存取,讓整個 Blockchain 作為資料庫,這樣的程式就叫做 Smart Contract。這樣將程式放到 Blockchain 上運行的想法帶來了 Ethereum 的成功,如此 Ethereum Blockchain 就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運算平台,讓許多去中心化的應用如雨後春筍地開發出來,讓未來的網路應用充滿了更多想像!

這份筆記將會紀錄在 Ethereum 上開發應用所學習到的知識,作為自己的回憶,也分享給想一起學習的開發者。